【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】「阿嬤!母親節快樂!」藉著康乃馨與手工福袋,樹林三多國小學生與一群高中、大學生的祝福,為微涼的天氣增添些許溫暖。


歧視污名仍在

樂生高中聯盟成員褚盈均就讀大同高中2年級,世居迴龍的她,從小就常經由樂生院的小路到樹林同學家玩,「但小時候我都不敢跟樂生院的阿公阿嬤講話,覺得她們長得好奇怪!」


褚盈均回憶,以前到樂生院時,回家都不敢跟家人說,「因為我阿嬤她們住新莊很久,一直覺得這邊是骯髒的地方,就連爸爸來也被打得半死!」她透露有一位住附近的學妹來樂生院被爺爺知道,「竟然把她的衣服都燒掉!」


開始轉換眼光看樂生,是在民代發起331遊行的那天。「我從窗戶往下看,實在難以理解為何要動用幾千人強迫40幾位院民搬走!」褚盈均那天感受到何謂「多數暴力」,開始收集資料、與院民對話,和一群高中生共同組成樂生高中聯盟,深入樂生院歷史。


剛開始接觸樂生時,家中的氣氛有些奇怪;但褚盈均先在家中播放紀錄片,而不從反拆遷的角度讓家人接觸樂生。透過影片,穿插說明樂生院民與自己相處的情況、 告訴母親院民會請她吃米粉、聊天、鼓勵她。「前天我媽終於突破心防,到院區找我!她看起來很高興,還跟我說:『樂生很漂亮,以後可以常來散步』!」


用心改變觀感

褚盈秀發起母親節活動源於家政課學會的手工福袋,「覺得很漂亮,又簡單,新舊院區院民最近感情似乎不睦,藉此讓她們融洽。」三多國小教師胡世銘得知此活動,也帶了幾位小朋友前往,在福袋上繪圖、寫卡片,並且學著以日文唱院民的心聲《故鄉》。


三多國小5年級學生盧前宏說,透過老師介紹樂生院,接觸至今已有多年時間,「阿公阿嬤生病卻被關在這邊,不能和親人在一起,真的很可憐!」盧前宏表示,樂生院民對孩子非常親切,「把我們當孫子一樣!」父母也很認同他到樂生院與院民聊天,也經常陪他一同前往。


胡世銘表示,學校在2002年時曾做一份問卷調查,希望居民分享社區中最美與最醜的地方,當時有不少人寫「樂生院」,但幾乎全校老師與孩子都不知道樂生院是什麼地方。因此胡世銘帶著孩子親自造訪,從此與樂生結下不解之緣。


「一開始,當然也有家長害怕會傳染,雖家長日已溝通過,但我們也不勉強,願意、能來的孩子才來。」胡世銘回憶,當初孩子走進樂生時不免害怕,但和院民接觸後,孩子開始反省自己對傳染疾病的態度與認知,「尤其經歷過SARS,孩子更能感同深受那種被隔離的恐懼!」


胡世銘表示,院民過去因資訊不發達,擔憂疾病遺傳而不敢生育。「所以她們對孩子特別好!」學生回學校後口耳相傳,現在幾乎多數學生與家長都對樂生院保持正面的觀感與態度。


生命教育不足

相對三多國小的孩子,褚盈均的同學與好友則讓她一度氣結。「因為有同學的家也是為了捷運而搬走,加上她們認為院民是『病人』,住醫院根本沒有不對!」事實上,院民早已康復,只是有後遺症,但褚盈均的說明並未獲得認同,也激不起同學了解的心。


她也曾和老師反應過,「但老師只覺得院民很可憐,卻不會想要引導同學討論。」褚盈均說,大多數人還是持有「犧牲少數」的觀念,但她認為樂生院的狀況非常特 殊,不能一概而論。「當我聽到這種說法,總以為是專制國家!否則怎會有『政府想怎樣,我們也沒辦法』的想法?難道民主只是選出一個人來管我們,卻不聽人民 的心聲嗎?」


儘管歧視仍在,褚盈均和孩子們仍盡著綿薄之力。院民藍彩雲、蘇秀琴與林卻阿嬤等人收到花與祝福,都笑得合不攏嘴,立刻將福袋掛在代步車上。褚盈均笑著說, 當初訂花時還有個插曲,原來花店老闆過去是輔大醒新社的成員,「他一聽到我們是要買給阿嬤的,立刻給我批發的電話,說會比較便宜;批發商也多送我們10 朵,表達他對樂生院的關心。」


褚盈均說,小時候看見院民坐在門口,一年四季,不管天氣多熱,總用毯子蓋住腳,「如果時光可以倒流,我想告訴她們,這不可恥,妳們都是堅強的人!」她認為 院民身體雖然殘缺,心卻最為富足。「與其說我們幫助她們,不如說她們教導我們很多事,讓我反思我們所擁有的、懂得關懷身邊的人,真正的受惠者其實是我們這 些人!」


樂生高中聯盟除了繼續宣傳疾病不會傳染之外,也希望學校提供場地讓她們辦影展;也希望政府除了計較工程之外,更要著力於恢復社會對院民的歧視,讓樂生院如其名,樂在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