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】節能減碳要與經濟發展並重,端看能源政策如何建立。台灣綜合研究院3年來評估能源政策,預備在11月提送環署政策環評,昨天與環保團體進行溝通;但環團認為整體政策以假設的「經濟成長率」為前提進行設計,仍需大幅調整。


台灣綜合研究院副研究員王俊凱說明,政府希望經濟年均成長3.74%、2025年回歸200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標準,在此架構下,未來將從「降低能源含碳量」及「節能」兩方面著手調整能源結構。


台綜院認為,再生能源在台灣發展頗多限制,世界能源展望也評估,在2030年,全球仍以化石能源為初級能源,因此台灣可採行策略是提高煤碳發電機組效率、更新碳補集技術、擴大天然氣的使用及推動國際減量合作。


但台綜院強調,不會放棄再生能源發展,預計2025年時再生能源可發8,450萬瓦的電量;再配合2009年核四順利運轉、核一、核三「正常」除役,低碳能源使用效率可由現行43.2%提高至50%。


但荒野保護協會保育部主任周東漢質疑,台灣不利水力發電,整體發電量小、對環境破壞又大,但台綜院卻放入再生能源提升比例,頗有問題;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 行長崔愫欣、綠黨執行長溫炳原也指出,就連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(IPCC)都不把核能列為減量選項,台灣為何考慮?


台灣環保聯盟副秘書長李卓翰也不解,核電發展對國外依存度高,「為何還歸類為準自產能源」?而台綜院未評估核能發電製造的溫室氣體,也讓崔愫欣反彈:「這會誤導民眾,以為核能是無碳能源!」


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指出,原能會一直用「正常」程序延長使用核電廠,他不了解「正常除役」的定義為何;因為能源政策模型背景為「633」政策,在政府都承認633要下修的情況下,環團擔憂高估經濟成長將連帶使能源供給量估算居高不下。


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認為,政府應清楚說明2008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究竟多少?有無包括待開發的耗能產業如國光石化、台鋼等案?地球公民協會執秘薛淑文也指出,目前環評都採先期約定電廠減量讓更新案通過,若不釐清,難以正確評估。


台灣環境行動網秘書長潘翰疆則擔心地說,政策中的各項技術要2030年才成熟,現在就喊得震天響,只怕無法落實;而政策中更看不到鋼鐵、石化、水泥政策的改變,「產業政策環評還在做,明年能源會議可能推翻能源政策的假設」。


由於環團質疑多與台綜院規劃衝突,台綜院除承諾將環團提出意見納入修正考量外,也做成召組「七人小組」的決議,邀請綠黨、蠻野心足生態學會、看守台灣協 會、台灣環境行動網、綠色公民行動聯盟、台灣環保聯盟及美化環境基金會做出建議。台綜院將在11月再次開會確認政策,再提交環署政策環評審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