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,黑心商品引爆全球食品安全危機。中國毒奶粉事件一度引發民眾對食品安全的關切,然而,當黑心商品下架、媒體風潮一過,民眾再度健忘。在這個食品全球化時代,黑心食品亂竄,如何拒絕毒害?聰明的消費者,應該力行「綠色消費」。


節能減碳、慢活健康,有機、無毒農業蔚為風潮,但是有機食品常因高價位而遭到詬病。如果消費者願意扭轉觀念、落實公平貿易原則,吃得健康便宜,並非難事。



為符合市場需求 農民使用藥物


屏東環保聯盟近幾年來,努力結合公平貿易與無毒農業。屏東環盟理事長洪輝祥指出,台灣民眾吃得越來越不安心,是與台灣農業發展至今,從未建立土地倫理有關。


白蝦養殖業者阮樹林說,不論種田或養殖魚蝦的農民,通常都會留一塊地或池供自家食用。因為市場需求要「漂亮又廉價」,但養殖業與農業,都不可避免有病蟲害,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,使用藥物,成為農民們「情非得已」的選擇。


以養殖白蝦為例,蝦苗是否健康?運送時有無搬運不當?養殖池含氧量足不足夠?養殖池水的水源是否遭受污染,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蝦子死亡;尤其幼苗最容易受到感染,一旦感染,一大池蝦苗便化為烏有,為了不讓心血毀於一旦,一般養殖業者都會在養殖池內添加抗生素,降低致病機率。


養殖業外移 用藥規定更寬鬆


阮樹林說,過去養殖業者喜歡灑放「孔雀綠」,用來處理受寄生蟲影響的淡水水產,但攝食孔雀綠卻會導致癌症。即使漁業署規定業者不得使用,若是被發現,將會遭到嚴格處分,處新台幣6千至3萬元罰金,但是用的人還是很多。


「去餐廳看,尤其是辦桌、遊覽那種就知道。」阮樹林透露,遊覽觀光客、吃到飽的饕客總要求「便宜又大碗」。但健康、無毒的蝦需耗費高密度的人工看顧,人力是最昂貴的成本,「辦一桌一千五,要有蝦有魚有雞有菜有飲料,可能嗎?」


阮樹林進一步指出,近年來不少養殖業外移東南亞,如越南等國,用藥規定更不嚴格。台商到東南亞取得低廉的土地成本、以用快速不健康的方式養殖,然後「冷凍送回台灣的餐廳來賣!」因為民眾貪求便宜、不追究食物生產履歷,這些毒素於是一天天累積進入身體裡。


蔬果種植也有同樣的問題。現正值蜜棗盛產季,市場販售的蜜棗又大又甜美,因為蜜棗無法在採收前套袋以避免噴灑農藥;加上採收期短,每天都得採收,產季時節,未熟和已熟的蜜棗會同時噴灑農藥。儘管消費者再怎麼清洗,但是這些從小與農藥為伍的蜜棗,怎是洗一洗就能安心。


農藥毒素遺留給環境與後代


洪輝祥感嘆,台灣的農業技術一流,但是農產檢驗率長期偏低,每年不到1.7%;加上民眾將動、植物當成「貨品」,而非「供給生命所需的生命體」。反映到生產者這端,自然要求「貨品不死」就好。民眾貪便宜、忽略吃得不健康、出問題所要付出的連帶成本,使得大眾食品安全經常得靠媒體爆料、引起恐慌後才被注意。但是這種時候往往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社會損失。


「但媒體爆料代價很高,生命健康已遭損害。」洪輝祥說,農委會對農產品的檢驗率每年不到2%,這2%還是「有經過」產銷體系送進集貨市場的農產品。有更多產品是直接由生產端進到各式通路(大賣場、名店超市、傳統市場、販仔車),在未經任何抽檢下,進入消費者的肚子。


保守估計,市面上50%的農產品都未經檢驗把關就進入消費者的身體,即便另一半經制度把關,但當全體檢驗率只有1%時,食品安全如何確保?洪輝祥認為,台灣農民、漁民不是沒有技術,學術單位不是沒有研究,「食品無毒應該是基本人權。」


洪輝祥原本任職於屏東屏榮高中,因為長期關心農業與環保問題而催生出屏東環保聯盟。前幾年,他看見枋山為了種植芒果,導致水土流失的險況,開始積極拜訪願意以友善方式生產農產品的農友,請她們善待土地、生產健康食物,屏東環盟則擔起協助行銷的責任。


拒用農藥 靠有機肥料滋養大地


洪輝祥說,當他看到枋山的土地時,心中一陣悲痛。「愛文果樹下,寸草不生,枯黃死亡的野草比比皆是。」這是因為農民慣用除草劑,導致土壤養份喪失,農民為讓土地再為其長出果實,就得添加更多化學肥料,造成土壤酸化;不好的土壤,自然有病蟲害,於是得噴灑更多農藥,形成環環相扣的惡性循環。


許多民眾還停留在「有農藥,洗掉就好」的觀念,但是,台灣每公頃農地使用農藥約37公斤、每公頃農地施用化學肥料1,500公斤。這些毒素將經由食物鍊進入人體,形成「環境荷爾蒙」,千秋萬代地遺留給環境與後代。


洪輝祥與10位芒果農友合作,首先拒用除草劑,改用割草機割草,保護大地;其次是拒用化學肥料,以有機肥料滋養大地;上市前進行農藥殘毒檢驗,檢驗合格才上市。重要的是,綠農堅持絕不噴灑催熟劑,讓愛文自然成熟、以利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