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】全球暖化、能源減少,人類處境愈顯艱難,全國能源會議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全國能源會議中,經濟部、台電、原能會等單位持「核能便宜、可靠、低碳」的說法擁核,但民間團體大力反對。


再生能源是發展趨勢


環保團體痛批,台灣能源自給率不到1%,99%都依賴進口;1991年,古巴因蘇聯解體、美國對其抵制加劇、禁止它國與古巴貿易,使古巴進口石油由每年1,400萬噸減至4噸,全國百業蕭條。隨著能源危機急劇升高,全力發展再生能源是先進國家共識,但台灣仍極力擁核。


大葉大學環境工程系副教授兼系主任申永順發言指出,G20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許多國家都將核能列為選項;韓國、日本也適當使用核能發電,支持核能發展,因可穩定電價。


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徐光蓉反駁核能「便宜」的說法,光核一、核二、核三,不包括換機組,至少就要3元發電成本,核四至少要4元。


前中研院長李遠哲雖一改擁核態度,認為目前核原料產生的可用電能量只有5%、95%是核廢,「若不進步,盲目推動有問題」,承認核四機組確實像拼裝車,提議生質能、光電、地熱、海流與風力,都是台灣可研究跟利用的乾淨能源。但他也認為:「非核家園不是這世紀前半葉做得到的。」建議核能做為發展再生能源的過渡工具。


核能無益減少暖化


中研院研究員梁啟源指出,他贊成提升能源(核能)效率,再談再生能源發展。但政府須讓能源價格反應在生產成本上,否則再生能源永遠因電價高、外部成本無法內部化而缺少投資,明顯與申永順的發言衝突;而能源稅的討論也被擁核者以「無法達成共識」列為「大會參考意見」。


「全球綠人之友會」成員溫炳原剖析:全球3百座核電廠只供電15%,過去10年,發電總量擴增不到1%,但風力發電卻多核能15倍、每度電比風力跟天然氣多11美分,若以核能當減碳選項,再多10年也無益減少暖化。


力推溫室氣體減量法的前立委、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說,一旦擁核,2010年就要再興建10座核電廠,屆時將產生5千至1萬噸的鈽、可製造1千萬顆核子彈,易被當成戰爭攻擊目標、日前核四因颱風淹水泡水,「根本是死亡能源」。受邀演講的諾貝爾慈善基金會主席Michael Nobel直指,核能並非永續能源,台灣較適合發展太陽能。


風力發電乾淨又便宜

揚言從台灣撤資的風力發電公司英華威代表馬維麟氣憤指出,此次能源會議根本以石化為主軸。目前天然氣發電收購價為是4至5元,燃煤為兩塊半,風力比燃煤乾淨卻只有2塊的價錢。


馬維麟批評,政府不投資再生能源,以「再生能源不穩定」、「再生能源難發展」做為擁核藉口根本倒果為因。馬維麟說,台灣夏天的風力雖不若冬天強,但再怎麼差也跟德國平均相同,而德國去年年底以風力發了16%的電。


馬維麟進一步指出,核能廠興建耗時,風力機組一週就可以蓋好,「中國去年連2年發了2個半核四的電」。


馬維麟表示,油價漲到一筒140美元,對工商產業造成不穩定,鈾礦也是外來能源,不解台灣政府為何吝於給再生能源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