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8風災進入重建期,行政院匆促通過「重建條例」,為趕上開學,迅速將原本安置在各處的災民重新遷入其他安置場所,並對外宣稱災民很滿意;然而因安置、重建措施都未完全,教師、家長對政府措施都苦不堪言。


政府亂了套

救災不趕、安置趕。安置重建混亂,讓家長和老師、校長都手足無措。甲仙國小校長郭耀輝說,風災讓甲仙對外道路斷得支離破碎,每到一個定點,都要開上至少1小時的車,「而且道路到底安不安全也不知道,但公務員沒辦法,就是得硬著頭皮開」。


道路狀況奇差無比,學校校長們好不容易在9點左右開車到了甲仙,卻又臨時被通知10點得到旗山開會。「為什麼事情不一次講清楚?」抱怨無法解決問題,校長只好繼續冒生命危險,來回殘破的道路處理開學和安置事宜。


8月27日,小林村民北上至立法院開記者會,居民黃金寶、王陳紅柿等人表示:「8月31日政府要我們離開龍鳳寺,但我們根本不知道能住哪裡。」村民江美慧 歎氣說,政府重建方案都還沒確定,就把災民全都遷出龍鳳寺,「搞得人心惶惶,不曉得多久又要被趕出來;孩子要上課、年紀小,跟家長分開真的不好」。


同樣狀況也發生在甲仙國小、民族國小、民生國小。民族國小教師打亥指出,政府急就章,卻忽略孩子和家長的安定要一起考慮;江美慧也質疑,政府只給安置空間,其他配套都付之闕如,家長怎麼照顧學生?


躲一劫 卻各分東西

10年前921大地震後,許多家庭一夕之間破碎,當年南投縣政府社會處安置孩子的原則便是「與親人在一起」。南投縣政府社會局科員黃桂招表示:「這些失 依、喪親的孩子最需要親人的情感支持。」除3名孩子因為祖父年邁無法撫養而送至育幼院安置外,所有孩子一律安排與親人居住。


有別於921的安置方式,88風災後,為方便上學,災區學校孩子離開家長被統一安置,晚上集體住宿,白天以交通車送往學校上課;有些學生和家長雖集中安置,卻又離校區太遠、得通車上學。


那瑪夏民族村的所有災民都被安置在燕巢陸軍工兵學校,雖然父母和孩子住在一起,但小朋友每天早上得坐1小時的車去旗山國小上課;民生村民被安置在軍營,孩 子集中在高雄農場,得坐車到鼓山國小上課;至於桃源鄉村民則被安置在鳳雄營區和陸軍官校,包括幼稚園在內的桃源國中和4所小學約550位孩子,被集中在和 春技術學院旗山校區上課與住宿。


打亥說,民族村民算幸運,可以住在一起,「但家長每天看孩子坐車去上學就哭,更何況被拆散的部落?」「自己的村莊有死人,可能家人也死了,倖存者應該要安 置在一起,彼此打氣。」打亥透露,高雄縣社會處不願協調,安置政策「只出不進(只救出,不重新安置)」,甚至有日期限制,「在幾號之後被救出的就不算災 民,所以不再讓收容所收人」,有的父子被安置在不同的地方。


放心不下孩子,桃源鄉民彭太太只好搬出營區。彭太太有3個孩子,分別就讀小六、小三、小一,她和先生用災民補助金一萬元在和春技術學院附近租房子,但房租就要8千塊。


民族村的一位婦女哭著說:「風災那天真的覺得老天要我們死;唯一的想法就是:沒關係,要我們死,至少一家人死在一起!」部落族人沒料到,生命保住了,族人卻得各分東西。


父母無可替代

儘管家長、孩子不願分開,但政策依然實行。兒福聯盟家庭重建中心主任施靜芳提醒,住宿員應善盡傾聽與照顧的職責,在大團隊中補充與經營家庭的功能,發揮同理心協助孩子度過這段過渡期。但理論與實際操作卻存有許多困難。


目前民生國小學生被安置在高雄農場內,10位孩子配一位保母加老師輪值;甲仙國小則由8位老師輪值。外人終究無法取代親生父母。保母透露,被安置的孩子年紀很小,必須幫忙孩子洗澡;安置第一天孩子雖然興奮,可是過不久就想找爸爸媽媽;所有照顧孩子的大人根本無法好好休息。


樟山國小6年級學生杜育鴻說,全家只有他一個人下山,平常學習有同學,情緒還好,「但我很想家,太多人一起住好吵,而且又好熱」。桃源國小教師陸廣嘆氣: 「孩子真的很可憐,60個人擠一間教室,真的會熱死。」為讓孩子有較舒適的空間,教師將陸續移出和春技術學院,但教師得自己租房子,不少教師其實也是災 民。


打亥直指,孩子和家長分開,影響最大的就是「沒有安全感」。孩子沒有安全感、睡不著,「什麼事就都做不來,上課的專心度都會受影響」。打亥也擔心,因保母 無法替代孩子的父母,當孩子無所依託時,可能會發生脫序行為,保母無法像家長一樣近距離規勸或誘導孩子,若發生問題,責任歸屬又該歸誰?


目前正值防疫關鍵期,高雄縣教師會理事長劉亞平認為,新流感一旦在集體安置區爆發將很危險,「孩子生命比受教權更重要!」杜育鴻也說,他每天都聽到同學咳嗽,很怕被傳染;雖目前和春技術學院每日發燒學生控制在個位數之下,但會否爆發感染仍是未定之數。


溫柔對待災民

88風災雖是50年來罕見災難,但災後安置,921震後已有經驗。旗美社大指出,地球生態改變、災難常態化,政府應著手擬定「安置白皮書」。旗美社大建議 政府應清楚告知安置單位注意事項,包括如何建立社區關係、防疫網絡、規劃安置需要的各種安排等,以安定慌亂的災民;畢竟颱風季節還沒過,關於安置,總不能 每次都要大家從頭學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