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大鳥部落│地球公民協會提供)


88風災創造許多孤島,台東地區除富山部落,還有同樣被忽視的大鳥部落。8月下旬,總統馬英九和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在災區到處被嗆,大鳥村卻不吝給予行政官員一個掌聲。但至今大鳥村14戶房舍全倒的受災戶沒有拿到政府補助款,申請補助又被駁回,理由是「無地址、無門牌」。


災民哭笑不得地問:「不就是因為房子被埋掉了才申請補助嗎?」雖然災後總統夫人周美青曾前來探視,農委會水保局當場也承諾盡速為災民恢復家園,但實際狀況是,下雨超過2百公釐就得撤離的大鳥村民,至今沒有確定的安遷場所。


又見孤島

大鳥部落受創狀況僅次於嘉蘭村,當地居民難過地說,8月28日嘉蘭村已展開立柱動土重建儀式,「我們卻到8月31日才拿到帳棚、才終於能夠好好睡一覺。」但這已是她們自風災後被安置的第3個地點,而且沒有水可以洗澡,也沒有煮飯的設備。


台東縣政府原要將大鳥部落受災戶安置到台東市「馬蘭榮家」,並打算找台東市閒置國宅讓災民購買或租用。但馬蘭榮家距大鳥部落需要1個半小時的車程,「老人家的土地及親族都在大鳥、大人和小孩的工作及學校也都在大鳥,安置在榮民之家根本不切實際!」但她們的訴求被置之不理。


伯仁之死

知情人士透露,災後各界資源源源不絕匯入地方政府,但卻因年底選舉將至、政客卡位爭奪,雪中送炭非但不存在,部落族人在長期嚴重福利依賴狀況下,發聲機會更被壓制。


部落居民說:「大鳥部落現任鄉代想選鄉長,與鄉長分屬不同派系,但與縣議員同派,這樣說妳懂吧?」大鳥部落長期無發展,居民多老弱,生活幾乎全靠補助,風災後做為「監督者」的政客以控管手段攔截目前暫掌權者的資源,大鳥部落就這樣陷於風災後的困苦。


日前88嘉蘭山寨組織提供經驗,鼓勵大鳥部落自組自救會;9月1日自救會成立,台東縣政府才在9月2號前往勘查大鳥國小旁笆扎筏段是否能提供大鳥部落重建;9月4日,在88嘉蘭山寨組織協助下,14個受災戶才終於可以共同煮食、9月5日終於洗到熱水澡。

然而最急切的部落安全說明會,卻在9月11日才草草召開。「大鳥部落的土石堆積都還沒清除完畢,部落隨時面臨二次土石流的恐懼;部落族人一聽到雨聲,就哭。」


離土喪地

一場風災,讓眾人得知山林水土被嚴重破壞的現實,這次不必各界要求居民下山,部落居民莫不渴望找到安居地點。但多數居民的中繼安置希望被政治角力掐死,所謂永久安穩的地土也難以找尋。


重建推動委員會對災區的調查報告日前出爐,初步勘查55個部落,其中17個安全、31個不安全、7 個部分不安全。儘管原民會主委孫大川表示,不安全的部落未來若要遷移,會尊重族人意願,也會秉持「離災不離村,離村不離鄉」原則,但土地難尋。


嘉蘭村的中繼屋暫居地未來必須交還給正興村;大武國小附近土地至少有3個部落希望進駐;嘉蘭村永久屋選址過去曾發生災害;高雄月眉農場將擠入不同族群,文化恐遭滅絕…居民疑問:「以前祖先選的地方都沒問題,為什麼不讓我們回去?」


金峰鄉衛生所主任高正治嘆氣:「很多安全地帶都在800公尺左右,以前也都是原住民的地,但林務局說那是國有地、不能釋出!」但國有地未獲妥善保護,姑且不論政府的遊憩觀光政策如纜車上山,光是伐木就是一大問題。


台東海岸的漂流木都是珍貴木材,儘管林務局否認有盜伐現象,但現實狀況就是「山老鼠又上山了!」嘉蘭村民王清松感嘆,原住民本和山林共伍,並無太多破壞性開發,但林務局將許多良地收歸國有,派遣原住民當森林警察,「可是我們巡山有用嗎?發現山老鼠也無法阻擋。」環團也無奈指出,不少無法謀生的原住民最後受雇於漢人上山盜伐,風災來時又釀禍,相當諷刺。


貧民窟製造機

高正治指出,原住民與非原住民間私下的山地保留地承租與讓渡使用的狀況頻繁,「目的在取得現金,因應生活所需」。他曾建議成立「原住民土地信託基金計畫」讓保留地價值化。以平地造林為例,若按公頃補償,以原住民擁有造林地者約2萬至3萬戶計算,1年約36億,將這些錢做為原住民自行運轉的生產事業基金、補貼,可望減少濫墾、償還貸款壓力問題。


但高正治的想法未被採納,如今災難再臨,漢人又把「遷村」、「恢復山林」講得理所當然,讓部落都很擔心。在文化保存的考量下與政府的遷村時間壓力下,部落多不願選擇無法細膩討論的永久屋。但選擇中繼屋,後續的房子著落又是一筆花費。


而目前部落居民到底能否回到原鄉耕種說法紛歧,即便能回鄉耕種,也必須建立在安全的情況下、若永久屋預定地離原鄉太遠,耕作成本也會提高,居民相當擔心未來無以為繼。


這些疑問都未被解決前,政府卻祭出低利貸款,讓高正治忍不住痛批:「等期限一到開始催款,原住民的土地就再度不見;這根本是內部殖民掠奪,政府在旁助紂為虐製造原住民貧民窟!」


部落要自決

嘉蘭自救重建委員會副主委宋仙璋直言:「我們希望回山上。」原住民相信祖先智慧,願意參與重建委員會一起確認土地安全性,「不能都不給我們參與。」他不否認山上開路具破壞性,但工程技師黃于玻表示:「並非不能縮小破壞,只是要投資較大成本。」


部落不求路寬、只求通行,願意盡量保持原樣、進行邊坡植樹。王清松進一步指出,嘉蘭村民已在構想,若能和政府協調回傳統領域居住,將發展生態旅遊;「不是封溪護魚,而是我們的生活樣態。」


王清松表示,台東的原民部落多元,近來原住民也體認文化重要性,部落打算逐步恢復原傳統生活模式,「找回跟大自然相互依賴的尊嚴」,並結合社區營造發展傳統織布、木工手藝,「88風災絕對可以是轉機!」王清松祈盼,「還我土地」不再是形式,希望政府相信原民智慧、讓資源回歸部落自決,透過遵循古老傳統,尋得人與自然的平衡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