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電爭議重啓以來,馬政府一直強調「沒有核安,就沒有核電」。為了實踐「核安」,在福島事故後,要求台電強化各種安全措施。總統馬英九多次親訪核電廠、預備舉辦公投,但在強大的反核民意下,核四公投臨時縮手。行政院長江宜樺重新定調核電政策的守備範圍:「只要安檢做完,電廠就安全」,為了強化馬政府對核安的重視,26日馬英九參加「中日工程技術研討會」時胸有成竹地說:「當核電廠接近失控時,我們可以把電廠整個摧毀,避免輻射外洩!」

此話一出,引起撻伐,不少網友不爽嗆聲「可以先摧毀你(馬英九)嗎?」內政部長李鴻源趕緊緩頰,表示「摧毀」代表的是「斷然處置」流程。斷然處置流程是參考福島核災各種人為可能缺失所建立的機制,由於福島核災主要肇因之一是海嘯淹沒發電設備,台電將目前營運中的三個電廠都加裝了水密門, 為了以防萬一,也加買緊急柴油發電機,備妥七天油量。擔心電力喪失缺乏冷卻水源,台電另外備有儲存槽、生水池、消防車、渠道引水,以及海水五種水源。強調「我們把相關措施都準備好,萬一有需要就注水,確保反應爐安全,這就是斷然處置的概念。」台電指出,斷然處置行動按照優先緩急分成三階段,只要一小時內完成,就可確保核電廠安全。

年初歐盟專家來台進行核電廠的同儕審查時,對台灣的斷然處置流程表示認可。但原能會自己也坦言,目前斷然處置流程應對的是福島核災的景況。但核災發生的可能性根本無法預測。要能避免燃料棒暴露於空氣中的關鍵是時間,這也是為什麼斷然處置必須在一小時內完成,問題是,福島核災之所以被斷定為人禍原因之一,就在於核災發生時,沒有一個人願意為棄廠的決定下定奪。台電對這部分裁斷的回應是:「交由電廠基層人員,如廠長負責,不需層層通報。」但即便來得及在爐心熔燬前進行斷然處置,毀損的電廠如何拆解並且預防輻射外洩,仍是未定之天。

某次採訪日本京都大學原子爐實驗所助教小出裕章,他沈重地說,日本一座已經屆齡超過十三年的核電廠,至今都未能順利除役。關鍵就在於全世界都難以處理核廢料的問題。目前核一至核三廠用過的燃料棒都貯存在電廠內,試想,正常未受災的電廠都難以順利除役,何況是遭受福島核災等級的電廠?

值得注意的是,馬政府迄今一直將核廢料最終貯存場的議題排除在「核安」之外。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這週在松菸文創園區播映的「核電影」系列中,有一部《核你到永遠》,內容拍攝的是芬蘭正在建設、可使用長達10萬年的核能最終貯存廠的議題。目前為止,所有科學家都同意「核廢料不可能無害化」,芬蘭認為,這麼危險的物質不能貯存於地面,也無法長放於水中。於是他們將腦筋動到芬蘭古老的岩盤上頭,決定開挖地洞安克羅,將核廢料永久地放置在地底。科學家預估,再過不久將有冰河期來臨,一切都能歸於平靜。

然而滅絕後重生的人類文明,是否會不經意開挖這個地洞?當導演逼問,所有人都沒有答案。在我們可見的這一世,或許能用石碑或文字作為提醒。但戰爭或顛覆性的自然災後之後,語言或許更改、文字抹滅,這個長達十萬年的時空隧道並不保證文明的延續。恰恰相反,它所代表的正是毀滅。

「這個計畫是不確定因素下的決策。」片中一位科學家這麼坦承。芬蘭有岩盤,台灣是破碎地質的島國。核能安全最大的敵人就是風險。但所有延續核電政策的政府,都將刻意忽視。是這樣所以馬英九可以輕易說出「摧毀核電廠」的言論。因為這個政府徹頭徹尾「沒有核安」的概念。

導演最後希望官員和科學家、醫生們各說一句話。每個人都只能「希望」安克羅永遠不會遭受破壞與開挖,「Good luck。」片中的最後一句話。

福島核災還沒結束,台灣要用多少幸運來對賭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