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冬天早晨,提著行李步出戴高樂機場,天還濛濛,W在出口等我。還不適應冷,W則好整以暇。呵著白霧上地鐵,驚詫車站內有持槍武警,而巴黎人不以為意。那時候,無法想像,半年後的台灣,也將上演同樣風景。和W走一小段路至他住處,放完行李,爬上小坡吃早餐。之後的二十天,走路,吃飯,走路,或不吃飯。

行走幫助撿拾。誰的耳朵,或誰的手指。一雙唇,或一雙眼。有時候學唱歌,以沙繪圖,又或偷窺幾場夢,拼湊陌生他人的遺落。聖米歇爾、迪南、布列塔尼、里昂,廊香。不雪,但有冷雨。有時恍惚,不明白自己為何身在此處。壯麗的風景,喧鬧親暱的愛侶,信仰,家,再美都是他人的故事。

溫度愈冷,逃得愈遠,日以繼夜,仿若訓練。教堂裡光影晃蕩,拍下自己的顫抖。才想起曾在十幾個小時攀山越嶺二十多公里,雙腳疲軟,但能全身暖燙睡去的經驗。那天起埋怨殞落,動搖穩定。一切都沈寂,事事都清亮。睜開十七歲前,未嚐愛慾的那雙眼。

距離孕育寬宥。春天至初夏的島嶼動盪於我因此無傷。無傷讓人輕盈。不負重,就不薄瘦。腳步不停,冷亦一時。懷抱和捨棄是同樣的事,完成與完整從不指向俗世的幸福。

二〇一四的理解,二〇一五的盼望:

「濕春與冷冬
熱帶氣旋歡騰
地形或濕度
盆地淹水
路會泥濘
現實荒圮
恐怖重複

路好長

但長路上的四隻
已走過衰老又翻新的木棧道
梯田休耕而黑板樹盛開
你看你看
毛蟲緩慢爬過落葉
一片一片
雨後有晴
世界正在開始」


完足多難。但此時此刻,仍然意願練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