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顯示的是 8月, 2015的文章顯示全部
《黏土 》延伸講座:永難停止的淪陷

虎尾厝是《黏土》剛寫完時除有河外去的第一家獨立書店。當時是入圍金曲獎的瑋傑去唱歌。第一眼就喜歡這個空間,太美太美。有些讀者可能知道,每一場座談都會談不一樣的事。至今是第十個講題,每個講題怎麼選呢?基本上是根據每家書店的特性或所在的地理位置去思考,然後跟書的某個切面扣合。為什麼這樣做?一來是因為,有許多地區都還在遭遇土地徵收,我希望座談會可以讓他們有說話的空間。二來是,對地理,對自己生活的環境有感覺,去認識這個環境正發生什麼事,是我覺得能夠遏止國家胡作非為的一個重要前提。 誠如大家知道,彰化和雲林是長年地層下陷區…

Read more »
我會藉妳的沈默與妳說話

今晚洪雅講座十分順利。述說這十年間反省媒體與社運的關係,拋出疑問,有管中祥老師承接。是溫暖的地方。木地板,醇厚蘭姆酒,專心的人。霄裡溪的夥伴嘉耘送來無油的中式菓子,莫拉克風災的夥伴婉玲送來果醬兩瓶,臨走前,書店老闆余國信送米一包,有讀者在廢紙上繪了我的肖像。 雨中嘉耘送我與編輯小瑞至高鐵。等待時滑動手機,有一拉我入口傳系的不公開社團通知。點開,妳的辦公室前有一束花。我沒想過。 有多熟悉那扇門呢?那裏妳說健康好難,妳說應該走開,妳說典範殞落並不可怖,而人有孤獨必要。同學在妳跳躍的修辭學昏睡,那學年我的原文課本筆記卻最為…

Read more »
《黏土 》延伸講座:國家為什麼會失敗

若讀過書的讀者應該知道,《黏土》一書雖然以苗栗後龍灣寶作為敘事的主軸,但灣寶這個社區的核心任務,並不是重新述說他們的抗爭艱辛,而是要引領讀者看到台灣的百年經濟發展史。熟識我的朋友也大概知道,我是一個對數字、經濟毫無概念的人,因而要書寫這龐大的背景,除了努力補課,別無他法。儘管如此,我對自己寫下的論述仍不夠有信心,因此在定稿前,獲出版社的支持,我們請了幾位研究戰後經濟跟土地政策的學者來校稿。其中,中研院的瞿宛文老師給的意見對我來說,特別寶貴。 瞿宛文老師除了針對一些書寫細節提出修正外,最核心的部分,其實是針對我書…

Read more »
《黏土 》延伸講座:團結的艱難

清晨四點,早上該進公視看帶的我卻睡不著。腦袋轉著稍早在桃園晴耕雨讀的講座現場,呼應著與談者許博任的「團結的艱難」,座談行進後我輕輕下了註腳——艱難不只團結,還有溝通。 往往是在撞擊後的獨自一人才會想起大學修習的各種溝通理論,但在現實上,理論往往無用。不只是人的脾性與修行,更重要的原因是,每個人認識現實的路徑並不一致,理解過程所產出的文字或語言因而有了歧義,歧義加以聆聽時的各種誤解或認識的落差,造就了摩擦。摩擦若有止息點便有聆聽,若無,便是火光。晴耕雨讀這一場座談,偏向後者。儘管如此,仍是目前講座我認為最精彩…

Read more »
《黏土 》延伸講座:未完成的抵抗

上月底三十一號台大公館店的分享,是七月份的最後一場座談。這場座談,我並沒有什麼要多說的,時間是要預留給世新大學社發所助理教授,也是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與研究員陳平軒的。認識他們兩位已經五、六年的時間。培慧出道得早,她曾在九二一地震發生後入基金會幫忙,但當時我還是高中生,要一直到〈農村再生條例〉想在立法院闖關時,我才與她認識。至於平軒,年紀比我小,娃娃臉,認識他是因為大埔案,那是白賊義院長原承諾原屋原地保留又反悔的隔天,大埔張森文等人北上立法院陳情,張森文如鬼,魂不守舍,看他的狀態,不敢多問。平軒這娃娃臉的男孩聲…

Read more »
願它們曾有力量

Photo by Ramunas Geciauskas 打開電腦名為專欄的資料夾,點算,一共是一三〇篇文章。從二〇一三年一月一日獨立評論@天下開站至今,雖經常哎叫不想寫稿,但除兩次因病請假,沒有因為其他理由缺過稿,就連去歐洲旅行亦然。當初答應總編何榮幸成為供稿者,原因無他,傳統的天下讀者是一可開發的領域,書寫不僅只對同溫層,還想跨越。跨越對我來說,不是純然的平台問題,平台的差異也挑戰了寫作者的書寫方式。儘管多數專欄寫作者皆能靠二手資料就生產文章,但於我一直不能。一是書寫範疇的限制:環境議題,二手資料不會多;二是我總…

Read more »
「ㄧˊ」居城市

2014年7月底,高雄發生嚴重氣爆事件。事發初始, 高雄市政府與經濟部相互推卸責任 ,引發民怨,由於屆臨五輕關廠議題,許多高雄在地團體也要求高雄市政府正視城市轉型。然而,卻被當時的經濟部長杜紫軍,以「啟動地下工業管線檢測」、「重啟石化政策環評」,以及為石化管線布局或「設立專區」的 說法 模糊掉。 高雄市長陳菊接著裝傻不說 ,事發一年後,單就石化管線管理都未能及格,陳菊卻大言不慚地說: 「高雄沒被氣爆打倒,已經勇敢站起來,通過這場考驗!」 地球公民基金會這一年來追蹤氣爆案件的後續處理,發現高雄市政府對外皆宣稱已掌…

Read more »